这么多借钱APP,有什么猫腻?
重点
开启贷款功能,发送VIP会员-最近,上班族发现手机里有各种各样的东西APP,都成了金融APP。甚至打开一个视频APP,都以“VIP鼓励用户开启会员贷款功能。
不仅仅是视频平台,还有社交、打车、旅游等生活中的各种类型APP现在已经植入了贷款入口,经常用小恩小惠来引诱用户开通,却忽略了隐藏的风险,甚至故意宣传低利率快下钱。
测试
2926个应用可以借钱
我以前偶然看到那个广告。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工作一天后,我最喜欢的放松方式是刷短视频或看网剧。有一次,她刚刚打开爱奇艺APP,突然发现一则广告在平台上弹出,免费送3个月VIP会员。小时还以为是平台在做活动,一想到能省下几十块钱的会员费,她就欣然点进去。
但是几个小时后,我发现有什么不对劲。页面上方写着新用户领取30天首期免息券,中间有一个大字最高借款金额2万元。会员的按钮在哪里?仔细一看,原来3个月会员旁边有一个小字第一笔贷款就发。小时候没有急需用钱的需求,自然也没必要借钱。然而,当她想到平台打着送会员的幌子忽悠自己借钱时,她很生气。我以为可以省点钱,但平台也想收利息,多赚点钱。
你认为看视频和借钱有关系吗?你借钱开会员了吗?小时候觉得很搞笑。她没想到的是,她随后打开了手机上的其他五个视频APP,我发现其中四个有借钱的功能。其中一些平台会发送弹出式广告,常规平台也是借钱给会员。其他人并不那么明目张胆,而是将借款功能植入平台的钱包页面,用户在平台上充值时会看到。
既然这么多视频APP都有借款功能,其他的APP会有吗?记者下载了各种常用的APP,29个下载结果APP其中,有26个可以借钱,而这些都可以借钱APP主要功能包括社交、旅游、生活服务等方面。
其中,部分APP贷款功能也是展示的重点。例如,用于扫码骑共享单车的Hello出行APP,借款功能按钮明显放在主页中央;饿了。我卖外卖点餐APP,有七八种借款服务可务。甚至像360这样的杀毒服务APP和WPS这样的文档APP可以借钱。其中,有很多像视频这样的平台APP送会员也给了一些小恩惠,有的在付款时给用户减免一些费用,有的以发现金红包的名义,一步一步引诱用户借钱。
漏洞
审计标准过于宽松
记者调查发现,许多平台的贷款功能都以实时审批、快速到达为卖点。记者试图逐一打开贷款功能,发现一些平台的审计相当宽松。
最简单的开通步骤是支付宝和微信APP,也许是因为平时可以掌握消费数据,这些平台只需点击打开键即可打开贷款功能,不需要任何其他信息。
还有一些APP,需要提供一些个人数据。比如美团外卖APP,填写身份证号码、刷脸后,平台几乎瞬间完成了审核和额度计算,最终给出了18000元的贷款额度。
填写身份证号码并刷脸,APP立即完成审核和额度计算。
另外的一些APP,贷款步骤会有点繁琐。除了上传身份证和刷脸外,您还需要填写个人工作、地址和其他信息。然而,记者发现,即使这些信息被随意填写,一些平台仍然可以批准并给出配额。
除此之外,还有APP在第一次审核中,用户将被告知失败,但他们也将向用户指出另一种方式,并使用平台访问的其他贷款服务进行贷款。有些人会直接要求用户下载另一个贷款程序,并在上面借钱。记者发现,虽然一些贷款程序只填写了一次信息,但它将直接为用户申请三个不同的贷款机构。如果再次失败,它还将推送一个查询为什么失败的信用检查软件,这需要额外的费用。
记者发现,审计的成功似乎与手机通讯簿中有多少人有关。许多平台要求借款人打开手机上的权限,并查看地址簿。记者首先使用的电话卡经常使用,地址簿人员较多,审计相对顺利。但当它被另一张没有地址簿朋友的新卡所取代时,有几个APP都显示审计失败。
在26个APP中,有14个最终审核成功,开通了贷款功能。APP平均给出的金额是二三万,最多的一个直接给了10万元的金额。所有平台的贷款金额加起来,全部30万。
猫腻
广告以低利息为噱头
在借钱的宣传页面上,除了声称审核快贷款快,还有很多APP它会以非常低的利率吸引你。比如百度贴吧。APP,声称贷款金额高达20万元,年化利率最低只有20万元7.2%。但记者填写各种信息后,平台最终给出的额度只有7500元,年化利率突然上升到7500元23.4%。
还有一些APP,在宣传的时候,年化利率往往不会被告知,而是被日化利率取代,比如日息万三和日息万五。其他人干脆不拿利率百分比,而是举例说明,比如1万元借一天利息只有2元。为了让利息数字看起来更小,一些平台会把例子变成借1000元,利息只是0.16元”等等。
为了混淆利率数字,平台宣传中经常采用举例的形式。
在手机微博中,贷款广告写的是最低日息万三。经过计算,发现年化利率最低10.95%。经过审查,贷款利率变为24%。更令人费解的是,当记者填写贷款金额时,APP你正在享受利率6.6折扣优惠,1000元一天只需0.67。记者以为平台给了利率折扣,但计算后发现用这个数字计算的年化利率还是24%,根本不存在6.6折优惠。
明明写着利率优惠,算出来还是和原来的利率一样。
除了在利息方面耍花招,一些平台还会对借款人发起电话攻势。当饥饿平台开通贷款时,平台将记者引导到另一笔贷款APP,记者首先使用手机号码注册并上传身份证信息,但由于当时使用的手机卡是一张没有通讯簿朋友的新卡,在随后填写个人信息时,不能从通讯簿中选择联系人,最后只能放弃。但半小时后,记者接到了平台客服的电话,这些话不断敦促记者继续填写个人信息以完成审计。即使记者解释了信息中的问题,该平台在两小时打了两个电话。
正说
引诱借贷容易导致过度借贷
对于APP中国包容性金融研究所的研究员顾磊认为,这可能会导致市场上的恶性竞争。为了更容易发放贷款,该平台可以相互比较,竞争降低贷款利率,这不仅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有更大的影响。它也可能会对国家统一的利率价格产生影响。
顾磊提到,今年2月,中国银行业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通知,明确表示当地法人银行不得离开注册地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然而,在调查中,一些平台仍在与当地法人银行合作发放贷款,但记者显然不在银行的服务范围内。对于远程贷款的现象,顾磊认为,在实际监管中存在很大的困难。既然贷款是在网上完成的,如何确定借款人的位置?是手机定位还是手机号码注册?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澄清。
而且在互联网经济专家刘兴,APP大多数无担保消费信贷在促进消费方面起着积极作用。然而,如果平台采用诱导方式,一些风险意识不足、消费者自控能力差的群体可能会过度借贷例如,一些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人通常没有接受过良好的金融教育。他们通常使用这些APP又多了,一个不注意,可能会陷入贷款陷阱,甚至导致贷款支持。
黑名单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