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消费贷产品全方位透析系列(三)
接近年底时,银行的信贷额度往往相对紧张。由于个人消费贷款额度较低,因此没有大规模的限额。然而,由于逾期率过高,一些银行的消费信贷产品目前的审计非常严格。只有资质优良的客户才能顺利批准贷款。
1.银行开始探索现场分期付款产品。

2022今年第三季度,抵押贷款产品的数量,特别是抵押消费贷款,进一步下降;无担保商业贷款产品的数量继续上升,到9月底,所有零售贷款产品的比例已达到27.32%,近30%;经过8个月的下降,无担保消费贷款产品的比例在9月份略有回调,从8月份开始33.31%上涨到34.50%。具体来说,主要是针对特定群体专项消费信贷产品,如农民、大学生、银行公积金存量用户、国税缴纳用户、汽车用户等。
今年下半年,银行的消费贷款产品呈现出更加细分的趋势。除了今年银行主要推广的核心互联网信贷产品外,该产品还扩展了客户群体和场景。例如,招商银行闪电贷款将客户群体细分为大学毕业生、车主、国家税务支付用户;交通银行App线上场景产品、装修贷款、旅游贷款、教育培训贷款等。,但点击后跳转到惠民贷款产品的申请入口,后续是否会差异化不得而知;民生和建设银行也有新的举措。
然而,目前的产品细分相对简单和粗糙,尤其是银行的自营产品,在现场培育方面没有太多独特之处。除了保留传统的汽车贷款和住房贷款外,装修贷款是为数不多的银行愿意推广的场景之一。广发和建行近期的装修贷款推广相对火爆,利率低于普通信贷产品。其他旅游、教育3C等B最终的场景风险不容易控制,银行基本上都采用贷款模式来做,即使偶尔合作一些场景,也是非常头部的机构。
在教育场景中,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都这样做了。除了学生贷款外,还有一些重点大学或国际学生的教育和培训消费贷款,但与装修贷款一样,银行和规模相对较小,只与主要机构合作,不太下沉。特别是在教育领域,今年培训机构雷电事件频繁发生,银行更加谨慎,直接干预很少。中小型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在做场景时,几乎采用贷款模式,大部分是现金贷款,不限于某种场景。这部分现金贷款,相应的客户是BATJTMD这类互联网流量客户。
不过,因为15.4%的监管,现在银行倾向于自己做场景分期,App基本上都有类似的教育分期,旅游分期,3C分期付款和其他入口,但目前,产品一般都很好。在多个场景中,点击直接跳转到银行推广的消费信贷产品入口。工银旗下的工银e作为一个消费金融场景,生活APP可以看到旅游分期和手机分期的申请入口,产品对接的商家分别是途牛和华夏祥龙国际科贸。
2.一些银行的利率继续下降App10%以上的产品在线利率

第三季度,银行贷款产品的利率也继续下降。融360根据大数据研究所对13家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贷款产品的监测数据,第二季度末银行在线消费贷款产品的平均利率5.62降至第三季度末的%5.10%,即将突破5%大关。在国有银行中,交通银行在8月短期内将互联网消费贷款利率暂时提高到5%以上,9月后再降至5%以上4.32%;股份制银行消费贷款利率大幅下降,较上季度末下降126BP,招商银行,民生浦发银行通过发放利率优惠券,在节假日向教师、医生或企业员工推广专属产品,最终将实际贷款利率降至5%以下。然而,除了客户群之外,一些银行还为吸引人的低利率设定了其他附加条件,例如中国银行e贷款仅支持活动期间首次提款,享受超低4%的利率,然后不再享受;一些期限超过一年的贷款也将设定第一年的优惠利率,从第二年开始实施较高的利率。
绝大多数银行,特别是全国性大银行,主要推广的消费信贷产品利率大多在8%以下。今年有很多产品可以申请至少4%左右。然而,目标客户群仍然倾向于争夺高质量的客户。只有个别银行的官方渠道推出了利率超过10%的消费信贷产品,包括平安银行最高额度为50万的新一贷,年利率为10.8%-15.36%。其他大银行没有专门为这些客户开发贷款产品,但官方没有。APP或者其相关平台也有可供二级客户选择的贷款类型。荣360大数据研究院整理了以下产品清单。

银行App对于利率较高的网上贷款产品,产品本质上是信用卡分期贷款,或者产品不是银行自营,主要是银行引导其他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光大、中信、民生银行针对平安新一贷(月供贷)推出贷款产品,但对房产位置有要求,如北京客户要求必须是北京房产月供。南京银行除了网上的你好e贷外,主要推广的消费贷为新梦享,月费率为0.43-0.88年化10%以上,但是线下产品。
贷款援助、联合贷款以及与特定场景/交通机构合作推出贷款产品是银行自今年以来一直在尝试的一种新的消费贷款模式。自第三季度以来,银行逐渐从背后的资本方和资产(流动方)方。多家银行App可以看出,在贷款产品清单中,有多个第三方贷款产品,第三方逐渐从关联企业(消费金融公司及其共同基金平台)扩展到小额贷款和信托公司的产品,利率主要在10-15%之间。换言之,银行确实拥有一批具有二级信用资格的股票客户,无法通过自身消费信贷的审计要求。然而,大多数银行仍然对这部分业务持谨慎态度。因此,优先通过在线合规平台的合规贷款产品进行小规模测试,不排除相关利率水平的自营产品将陆续推出。
民生银行最近推出了一种名为谷物贷款的贷款产品,利率也超过10%。根据产品细节,谷物贷款申请人需要是民生银行的信用卡用户,但只能在民生电子商务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上。民生易贷申请对应的是小额贷款公司,而不是民生银行自营的贷款产品。除了助谷贷,民生易贷App还有专门针对银行员工、保险代理人、房地产月供人员的贷款产品,利率也在10%以上。
另外,在额度方面,近期部分银行同类贷款产品的线上额度略有下降,低于线下额度。比如中国农业银行网上贷款将线上额度降低到20万,如果想申请更高,需要线下介入;对于专门针对优质客户的产品,金额可以达到50万或100万。
三、渠道:电子营销渠道依然受宠
消费信贷产品,最重要的渠道,或者说渠道的重点,基本上都是引流到官方App、官方的公共或小程序。然而,即使是纯在线消费信贷产品,银行也保留了最原始的推广渠道——专业的第三方贷款中介电话推广、招商银行、平安、广发、上海浦东发展等股份制银行和南京银行江苏银行等城商行比较常见。
从自身渠道来看,银行的信贷产品往往在官方APP与微信全面传播,但产品名称和利率水平存在差异。比如招商银行闪电贷款和招商银行贷款APP都主要推闪电贷款,但招商银行APP你可以在上面看到利率优惠券,打折后大概在5.4%左右,通过低利率吸引招商银行其他业务的存量客户;招聘贷款;App作为招商银行的特殊贷款集成平台,大多数用户都有严格的贷款需求,因此平台上没有相关的利率优惠券。在推广贷款时,招商银行信贷经理也优先推荐用户下载贷款App;招商银行的掌上生活逐渐从信用卡业务扩展到各种生活场景,主要贷款产品为e招贷”。
此外,银行网上零售贷款产品开始成为核心品牌,倾向于将单一产品延伸到一个系列。例如,中国建设银行快速贷款、招商银行闪电贷款和中信第二贷款最初是其在线消费贷款产品的名称,并逐渐演变为与银行在线信贷产品系列相对应的总称,然后细分为小微企业/个人或不同客户的不同场景。这也反映出银行越来越重视网上零售贷款产品。在未来推出更多场景分期付款产品后,系列必须更加丰富和细分,以满足更多用户的消费金融需求。
360大数据研究所
大数据在线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