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涉房类贷款半年考:超六成占比下降,招行兴业等7家双指标越
随着A股票上市银行半年报告结束,主要银行对住房贷款的投资也逐一公布。今年是房地产贷款集中管理政策实施的第一年。在国内房地产监管更加严格的情况下,据中国商业新闻记者统计,60%以上的银行住房贷款比例较去年年底有所下降。
银行住房贷款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房地产行业贷款,通常指房地产企业住房贷款、商业物业抵押贷款等;另一类是个人住房抵押贷款。
光大银行分析师周茂华告诉记者,今年大多数银行住房贷款下降,一方面是由于银行积极实施住房贷款两条红线监管;另一方面,由于银行防范了房地产企业的信贷风险,对少数高杠杆房地产企业的信贷更加挑剔。
同时,部分银行仍面临较大的存量抵押贷款整改压力。A在41家上市银行中,招商银行、工业银行、成都银行、青岛银行等7家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都超过了监管的红线。然而,一些分析人士表示,目前银行业的比例并不严重,随着监管的加强,预计绝大多数银行将在过渡期内完成整改。
60%以上银行涉房贷款比例下降
去年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建立了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管理制度,明确要求中国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余额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不得高于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确定的相应上限。
在此背景下,今年以来,银行业压制了房地产领域的信贷供应,转向实体经济薄弱环节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据中国商业新闻记者统计,截至2022年6月底,26家银行的房地产贷款比去年年底有所下降,占60%以上,主要包括许多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等。
此外,根据上半年的数据,32家银行的房地产贷款比例不超过上限,保持在安全水平以内。其中,宁波银行、常熟银行、紫金银行三家银行的房地产贷款比例分别为个位数8.83%、9.16%和5.19%。

周茂华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住房贷款比例的下降与市场预期一致。自今年年初以来,随着房地产监管的收紧和行业分化的加剧,银行积极实施抵押贷款红线监管;同时,随着房地产企业违约风险的增加,银行对少数高杠杆房地产企业的信贷也更加谨慎。
这在许多银行的半年报中都有提到。例如,招商银行在半年报中表示,在报告期内,公司严格执行国家房地产贷款集中管理制度和区域房地产监管政策,支持居民合理的自住住房需求,实现抵押贷款业务的稳定发展。
工业银行在半年度报告中还表示,上半年严格执行两集中监管要求,按照合理控制总量,坚持合规底线,实现准确交付的原则,从区域、客户、业务形式实施房地产业务差异化、准确管理。
事实上,央行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银行业房地产贷款放缓。数据显示,2022年二季度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50.78万亿元,同比增长9.5%,低于各种贷款增速2.8百分点低于去年年底2.2百分点;上半年增加2.42万亿元,占同期贷款增量的比例18.9%,低于去年全年水平6.5个百分点。
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上半年26家银行的房地产贷款比例有所下降,但仍有9家银行的房地产贷款比例超过了监管的红线,分别是招商银行、工业银行、北京银行、成都银行、齐鲁银行、厦门银行、青岛银行、青农商业银行和郑州银行。其中,工业银行的房地产贷款比例最高,达到34.61%,其次是招商银行,占比为32.22%。
从目前触及监管‘红线’的银行来看,银行业整体比例并不严重;同时,随着国内监管的加强,预计大部分银行在过渡期内仍能完成整改。周茂华分析道。据记者了解,根据要求,根据房地产贷款比例,监管机构分别设定了两年和四年的过渡期。
行业共识是,未来大多数银行将继续稳步降低房地产贷款的比例,但整体影响是可控的。CCB首席风险官程远国在业绩会议上表示,短期内,房地产贷款集中调整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CCB个人住房贷款的新规模和比例,但由于设定了充分的过渡期,股票超标部分将逐渐关注消化,今年整体影响可控。
招商银行在年度报告中还表示,将继续加强房地产贷款集中管理,促进房地产贷款比例稳步下降,继续优化信贷资产结构,积极增加优质制造业、绿色信贷等行业,预计房地产贷款集中管理政策对公司的整体影响可控。
半半以上银行个人住房贷款比例降低
据记者统计,除涉房贷款比例下降外,A在股票上市银行中,21家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比例有所下降,其中包括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
这在抵押贷款市场上的直观反映是,购房者的抵押贷款变得越来越困难。事实上,当房地产贷款集中管理制度出台时,一些分析人士表示,它将对个人住房贷款的规模产生重大影响,个人抵押贷款的杠杆端将适度收缩。
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出现了。记者最近在调查中发现,在成都,无论是新住房贷款还是二手住房贷款,从审批到贷款,周期已经延长,有些长达半年;一些银行经理会明确表示不保证抵押贷款时间;一些银行甚至直接暂停了二手抵押贷款的审批。
与此同时,抵押贷款利率也有所上升。例如,自7月24日以来,成都的第一个抵押贷款利率已经上升。4.65%上浮到5%,二套房由2套房由5%上升,5.25%上浮至5.7%;从年初开始,广州的第一套5.05%、二套5.25%,一路上涨到现在5.85%和6.05%。
一位银行业高级分析师告诉记者,过去几年,个人抵押贷款的增长率一直强于平均贷款,但未来为了进一步落实监管要求,预计主要银行个人抵押贷款的增长率将放缓,银行对抵押贷款的信贷审批将更加严格。然而,不排除一些银行仍有一定的增长空间。
邮政储蓄银行行长刘建军在业绩会议上表示,根据监管规定,整体空间良好,下半年住房抵押贷款将继续遵循稳定原则;中国银行表示,将认真执行房地产贷款集中管理要求,努力满足买家合理的购房需求。

还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上半年的数据,截至6月底,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北京银行、成都银行、齐鲁银行、厦门银行、瑞丰银行、青岛银行、建设银行等13家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比例仍超过监管红线。其中,重庆银行是个人住房贷款比例最高的,达40.30%。
此外,在41家上市银行中,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北京银行、成都银行、厦门银行、齐鲁银行、青岛银行等7家上市银行的房地产贷款比例均超过监管红线。
部分涉房公不良贷款增长明显
在银行控制住房贷款的同时,中国商业新闻记者注意到,部分银行住房不良贷款率显著上升,两家银行不良贷款率增长超过2个百分点,即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和重庆银行。
数据显示,截至上半年底,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和重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35%和1.28%,比去年年底增长6.18个百分点和2.4个百分点。
对此,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在半年报中表示,报告期内,部分房地产企业因营运资金短缺,在建项目停工,基于审慎原则,银行贷款风险分类确认不良,但贷款抵押品充足,银行将继续加强清算处置,逐步实现债权回收。
此外,工商银行、招商银行、浙商银行、成都银行等房地产贷款不良率也呈上升趋势,资产质量面临压力。在这方面,招商银行在半年报中表示,主要受政策监管和部分房地产企业信用风险暴露的影响,司房地产不良贷款率为1.15%,高于去年年底0.93个百分点。
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房地产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债务压力。一方面,融资政策继续收紧,另一方面,高利息债务和偿还高峰的到来,导致部分杠杆率高、资本周转能力弱的房地产企业违约风险显著增加。
大多数银行也意识到房地产行业的贷款风险。中国农业银行行长张庆松在业绩会议上表示,今年需要关注的关键风险领域之一是,在经济转型背景下,一些低效、低利润、负担过重的大中型企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客户水平较低、传统能源产业和房地产产业客户也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
容易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