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新政300天“滴滴们”6年的过山车还没有到终点(2)
意见稿希望从监管的角度解决网约车带来的矛盾与问题,用七章50条内容规定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者、网络预约出租汽车服务车辆和驾驶员、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行为、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等。
但意见稿一经公开,市场旋即哀鸿遍野。本应引导行业走上正轨的规范性制度,似乎也扼杀了网约车市场未来的可能。
突出的问题在于网约车定位,意见稿规定,彼时流行的专车服务,应当定义成为网络预约出租车。而从业者也应当取得出租汽车经营许可,并向通信主管部门申请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平台在服务所在地具有固定营业场所和相应的服务机构及服务能力,相关服务器设在中国大陆,将平台数据库接入当地交通运输部门监管平台。
但将网约车与普通出租车按定在同一起跑线上,使得网约车的运营成本陡升。按照意见稿规定,从事网约车的车辆,即便是私家车,也需要遵循和普通出租车同样的安全标准和报废年限。而司机也需要在获取相应从业资格后才能上路。
从乘客的角度出发,意见稿对网约车的定位也难以令人接受。意见稿规定,按照高品质服务、差异化经营的原则,有序发展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对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价实行政府指导价或市场调节价。
这从实际上把网约车的服务限定在了更高端的专车范围内。而当时滴滴、优步早已通过引入低端车辆进行服务,并给予大量补贴的快车和人民优步,占据了更大的市场。廉价已经成为了网约车的代名词。
2016年7月28日:《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颁布
直到今年7月,新颁布的政策才有所松动。
交通运输部等7个部门在7月28日联合颁布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暂行办法》同样规定了网约车平台公司、网约车车辆和驾驶员、网约车经营行为、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内容。按照其中的规定,明确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即网约车的合法地位。
和先前的意见稿相比,《暂行办法》对从事网约车服务的驾驶员作出了规定:具有3年以上驾驶经历;无交通肇事犯罪、危险驾驶犯罪记录,无吸毒记录,无饮酒后驾驶记录,最近连续3个记分周期内没有记满12分记录;无暴力犯罪记录。
但更大的松动来自于一系列对网约车发展较为宽松和利好的政策。按照这一标准,绝大多数正在运行的网约车都可以获得合法身份。
2016年10月8日:京沪广深四地同时发布了关于网约车经营服务的管理实施细则
《暂行办法》留下了各地依据当地情况制定政策的空间。但国家层面的网开一面到了地方,变成了另外一副模样。
10月8日,京沪广深四地同时发布了关于网约车经营服务的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下称“管理实施细则”),开始向社会征求意见。四地中,特别是京沪两地的管理实施细则,对驾驶员户籍、车辆牌照、车辆排量与轴距等制定了诸多较为严苛的限制性条款。
这在实际上把网约车重新约束进了“高端出租车”的定位。以上海市交通委员会出台的管理实施细则为例,其中要求网约车驾驶员需为本市户籍,车辆为本市号牌车辆,且5座三厢小客车排气量不小于2.0L或1.8T、车辆轴距不小于2700毫米。上海发布的管理实施细则也对于驾驶员的户籍、车辆的轴距等方面做出规定。
对于为何规定网约车驾驶员和网约车为本市户籍、本市车辆?上海市交通委表示,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上海四个中心功能定位的发展要求。二是治理“城市病”、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要求。三是治理交通拥堵的要求。四是政策法规的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城市人民政府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适度发展出租汽车,优化城市交通结构。
但各地意见稿发出后再无下文。截止至新浪科技发稿,除杭州、宁波等城市,其他城市并没有出台具体实施细则。
“滴滴一下,马上出发。”这句话不灵了?——租赁公司、网约车司机、网约车平台何去何从?
租赁公司:要不回归传统租赁,要不关门
新政实施,遭遇“灭顶之灾”却是滴滴背后的租赁公司。
上海一家汽车租赁公司的老板翰墨告诉新浪科技,在新政实施之后,很多司机已经退车了,还有一部分司机虽然没有退车,但是也在观望当中。“以前车辆是供不应求,现在大部分车都停在停车场,一看见就闹心。”
像翰墨这样背靠在滴滴背后的租赁公司不在少数,虽然新政的实施对司机有直接的影响,但是司机只有一辆车,像翰墨这样的租赁公司往往有上百台车,一旦新政实施,就面临着空置的情况。
“要不就回归传统租赁市场,要不就不干了,就当这两年瞎折腾了。”
事实上,滴滴公司背后的租赁公司,新浪科技曾经报道过《滴滴专车“合法化”探秘:租赁公司存猫腻》,在滴滴刚起步的两年,他们一直为滴滴在一线招聘司机,很大程度上,它们拉动了滴滴“起跑”的速度,但是一直以一种暧昧的身份存在。
目前,翰墨还是抱有希望的,他认为,滴滴还是能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网约车司机:重新开黑车
在7月28日颁布的《暂行办法》之后,李师傅决定,11月1日起就不干“滴滴”了。
“现在补贴太少了,每天挣一两百块钱,也就够油费的。”李师傅从河北来上海十年了,现在在顺义买了自己的房,今年家里决定添置一辆新车,之后在朋友推荐下,李师傅加入滴滴。
李师傅的朋友告诉他,只要每天拉个20单,月入7000元不成问题,但是做了两个月的滴滴司机,李师傅每个月就只能收入3000元。当他打电话咨询朋友的时候,朋友则告诉他,现在改拉黑车了,滴滴已经挣不到钱了。
“感觉现在做滴滴的人变少了,以前还有补贴,现在连补贴都没有,而且有时候短途的单子,过去接客人的路上就要半个小时,全程才挣20元,还不够油费的。”
李师傅说,昨天晚上他去望京的时候,发现周围的司机没有一个开滴滴软件的,都在拉黑车。“同样的路程,滴滴也就200元,黑车张口要400元都有人走。”
网约车平台:发力其他业务
悬在头顶这把监管的剑,终于落地了,同时,经过几年以来的行业合并和补贴,目前,中国出行领域的格局已经形成。过去几个月,滴滴、神州频频出现在媒体消息上,但大多跟快车、专车业务无关。
滴滴对优步的合并刚刚完成,就有媒体报道称,滴滴出行、软银将作为领投方参与东南亚打车平台Grab超过6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而此前,滴滴出行在2015年8月就参与了Grab 3.5亿美元的E轮融资。
除此之外,滴滴在2015年9月与Lyft达成战略合作,并向后者投资1亿美元,并在2016年4月份跟Lyft联合推出美国版滴滴,攻入Uber的后花园。滴滴还参与了对印度打车服务商Ola 2500万美元的融资,并联合Lyft、Grab和Ola成立联盟。据称,四方将会打通产品,为中国、美国、东南亚和印度的国际旅客群体提供出行服务。
宣布收购优步之后即传出滴滴将投资Grab的消息,暗示着更为激烈的竞争会在东南亚发生。然而,在Grab在今年9月20日公布最新融资时,只有软银投资了7.5亿美元,投资方未见滴滴身影。
这场世界领域的出行之战将要一触即发,滴滴出行总裁柳青直言,我们与Lyft、Grab和Ola仍然有良好合作。下一步海外发展,我们有很大机会寻求更多合作,但也有很大机会展开全球的竞争,要看不同情况决策。
另一位竞争对手神州,也把重点把在了新业务神州买卖车。在陆正耀心中,专车大战这场砸钱补贴的游戏早已尘埃落定,他在今年4月份就已提前退了场:“别人爱打打去,我要腾出精力去做其他事情了”。
陆正耀日程表上的头等大事,是汽车电商,“专车那场仗已经打完了,我们交给地方部队管了,野战部队就在电商这块了。”
按照陆正耀的计划,未来两年,神州买卖车门店数量将达到500家,基本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市,这当中,新车业务要占到神州买卖车整体业务90%以上。
而最早进入这个领域的易道用车,在今年六月份的媒体沟通会上就对外宣布,希望走出“专车”这两个字的束缚,去探索更全面的汽车共享,为用户去创造更大的价值。
“生态专车会有的,但我要告诉大家,我们要做的生态专车不仅仅是专车,更是生态。”易道CEO周航表示
易到所要创造的共享汽车生态是把与出行、车生活相关的一切人和资源都连接起来,既是汽车行业服务的入口,也是广告流量变现的平台。今后易到不再只是提供简单的从A点到B点的位移服务,在这个生态里,与车相关的所有需求都可以解决。另外,易到的流量和会员也向生态伙伴开放共享,入口价值会真正实现最大化。
只是四个月过后,这一计划还没有看到任何产品。(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