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可以借钱)轻松借钱的App怎么这么多?
点击滴滴出行、去哪儿旅行、哈罗出行等App,显眼位置可见借钱;点击京东58同城美容相机等App,也可以看到借钱……
新华视点记者最近的调查发现,许多手机App借贷功能与自身主营业务无关,引导用户以低息、红包为噱头开户。App借钱满天飞,背后隐藏着多重风险。
各类App都盯着借钱业务
部分手机App用户告诉记者,生活中常用的一些App,就像金融App。甚至通常使用的照片、办公软件都有贷款功能,经常有弹出窗口提示鼓励用户打开贷款功能。
青岛市民郑宇告诉记者,她经常拍照App美容相机,最近打开后总有弹出窗口的消息,提示给她一个最高的88.88元的红包。点击红包后,您将进入美图e钱包界面,除了提供借钱服务外,还有你有2万元的最高金额要到、最高可借2万元等诱人的广告。为什么一个照片软件总是有贷款广告?我不明白。郑宇说。
许多公司员工告诉记者,不仅是照片软件,常用的办公软件WPS Office还有借款功能,号称低利率,无抵押,最高可贷96400元,年利率7.2%起”。
记者下载了一些常用的App发现很多社交、旅游、生活服务App有的有贷款功能,有的有贷款功能,有的有App借款功能也作为关键模块显示。如果用于叫车服务的滴滴出行,其借款功能按钮就放在了App主页与出租车、搭便车、自行车共享等功能并列。在外卖应用饿了么中,贷款功能不仅出现在主页上,还有七八种贷款服务。在社交网络中App在莫莫上,其提供的贷款服务声称最高额度为6万元,无担保、无抵押、手机、银行卡可申请。
还有一些App以免费会员为噱头,引导用户使用贷款服务。例如,一个视频。App免费送3个月VIP以会员为由,引导用户点击广告。点击进入后,会出现新用户领取30天首张免息券、最高可借额度2万元等网上借贷广告。山东艺术学院大四学生孙思齐说,在视频中App在爱奇艺的应用界面中,有时会出现具有贷款功能的广告;该平台还声称,只要注册并完成贷款,就可以获得会员。
不少App贷款服务中注明资金来自银行和持牌贷款机构。记者咨询了一家社交网络公司。App客服人员,对方说,App它是金融机构的合作伙伴,负责接入贷款服务;推广平台本身不提供资金,需要借款人与资金提供商协商解决纠纷。
轻松借钱背后隐藏着多重风险
社交、旅游、视频等生活服务App用户基数巨大,许多用户没有强烈的贷款需求;在这些用户中,App在广撒网的宣传下,一些用户被诱惑开启了借贷功能。
记者发现,许多平台的贷款功能以实时审批、快速到达为卖点,承诺金额不低。几个模型App开放贷款功能的审计相当宽松,填写个人姓名、身份证号码,人脸识别后,绑定收款银行卡可以借钱。
部分App借贷功能也以低息为噱头吸引用户,但实际上却埋下了高息的深坑。某一款。App声称最高贷款额度达到20万元,最低年化利率只有20万元7.2%;但当记者按照App填写各种个人信息后,年化利率突然上升到23.4%。
在黑猫投诉等互联网投诉平台上,不少用户投诉称,部分用户投诉称,部分用户投诉,App借贷功能存在重复扣款、收取高额利息、开通后无法取消等问题。
一位银行客户经理告诉记者,普通用户在银行申请信用卡时,初始金额一般只有2万元到5万元;但很多都是App借贷功能往往声称可以提供30万到50万元。一旦金额过高,如果用户逾期还款,将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互联网经济专家刘兴亮认为,很多互联网经济专家刘兴亮认为,App用户众多。如果平台采用诱导的方式推广贷款功能,一些风险意识不足、消费自制力差的群体可能会过度借贷。
很多大学生在黑猫投诉中反映,看到某个社交网络,App经常出现的贷款广告,经不起诱惑,试图借钱,金额从1万元到3万元不等;但贷款后无法偿还,影响了个人信用调查。
此外,贷款功能也很容易侵犯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国家网络信息办公室在今年5月的一份通知中指出,84款车型中有84款App非法收集个人信息,超过一半App都有金融功能,这些都有金融功能App存在非法获取、超范围收集、过度索权等侵犯个人信息的问题。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些中小型贷款平台上的个人信息很容易被泄露。为了追求利益,个人平台将向第三方打包个人信息;只要用户在贷款平台上申请贷款,其他贷款平台的骚扰电话就会蜂拥而至。
对App加强对贷款的监管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用户开始尝试使用移动金融平台进行贷款。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2)》,对于消费金融公司来说,部分公司的80后、90后客户比例超过90%,其中90后客户比例一般在50%左右。
相关专家认为,专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出的App与一些常见的生活类相比,App更多的用户和更广泛的覆盖范围。由于使用频率高,过度宣传贷款功能更容易让网民陷入网上贷款陷阱,导致互联网金融风险。有关部门需要这样做App加强监管,堵住互联网金融漏洞。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顾磊表示,应继续加强手机工作App对贷款功能现象进行监管。对当前什么现象进行监管。App可以贷款的情况应该有更准确的规范和约束。例如,在平台贷款资格、用户申请门槛、推广方式等方面,应有更明确、更严格的标准,以实现App借贷业务有序有序。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董希苗认为,部分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没有明确规定的使用范围,部分信贷资金未按规定用途使用,非法流入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金融市场。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平台的指导,严格监督用户的申请审计、贷款用途和流程。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表示,许多普通用户的金融知识有限,很容易被平台夸大的宣传所诱惑。行业监管机构可以定期在校园、社区等场所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培养更多人形成良好的金融素养,增强抵御金融风险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