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助学贷款和普通银行贷款有何区别?
近日,财政部、教育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通知》,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包括提高助学贷款额度、完善助学贷款使用范围、降低生源地助学贷款风险补偿比例、加强风险补偿管理等。
学生贷款政策调整后,自今年秋季学期起,大学生每年申请贷款金额由不超过8000元增加至不超过8000元1.2万元;全日制研究生每人每年申请的贷款额度由不超过1.2万元增加到不超过1.6万元。
9月14日,在国务院例行政策简报上,财政部部长助理欧文汉、教育部财务司司长郭鹏、财政部科教文化司司长黄家玉介绍了上述文件,并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财政部长助理欧文汉。
国家助学贷款和普通银行贷款有什么区别?
会上,欧文汉介绍,2012-202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累计投入28.88万亿元,年均增长8%,国家财政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连续9年保持在4%以上,有效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他指出,国家助学贷款作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补贴政策,是中国大学生获得补贴的重要渠道。该政策自1999年开始实施。截至目前,已发放3000多亿元助学贷款,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500多万人。2022年,国家助学贷款发放378亿元,资助学生506万人次。
谈到助学贷款和普通银行贷款的区别,欧文汉指出,首先,两者有不同的起点。国家助学贷款作为一项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工程,其初衷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帮助贫困家庭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促进教育的公平发展和质量提高。
其次,助学贷款更方便。国家助学贷款是信用贷款,不需要抵押或担保。大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贷款地点,不仅可以选择在家申请学生贷款,还可以选择在学校报到时申请校园助学贷款。
第三,学生贷款条件更优惠。学生贷款利率较低,同期同级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较低(LPR)浮动30个基点。在校期间,学生的贷款利息全部由财政补贴,学生本人不需要偿还利息和本金。贷款期限较长,一般为学制加15年,最长可达22年。同时,毕业后设定本金宽限期,最长5年。在此期间,只需偿还利息,不需要偿还本金,以减轻学生的还款压力。
第四,还款可以得到帮助。贷款学生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偿还贷款的,可以按规定申请还款救助,由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审核并偿还本息。
黄家玉,财政部科教文化司司长。
贷款额度增加后,助学贷款不良率不会大幅上升
随着国家助学贷款额度的增加,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能会增加贷款是否会影响他们未来的还款,导致国家助学贷款不良率的上升?
对此,黄家玉表示,政策规定的国家助学贷款额度是指每个学生每年能借到的最多的钱,这是一个限额,而不是一个固定的金额。学生可以根据每年需要支付的学费、住宿费和家庭经济状况,在限额范围内独立确定。从多年来的实际贷款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并没有选择按照最高限额进行贷款。
黄家玉介绍,财政部、教育部对提高助学贷款额度后的还款压力进行了反复计算。结果表明,学生的还款压力变化不大,贷款不良率不会因贷款额度的增加而大幅上升。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借款学生毕业后有五年的还本宽限期。在这五年的还本宽限期内,学生只需支付利息,不需要还本。对于还款压力大、难度大的学生,可以选择使用还本宽限期。
第二,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期限很长,最长可达22年,减轻了学生每年的还款压力。以本科生为例。政策调整前,每人每年最多可以借8000元。政策调整后,每人每年增加4000元至1.2万元。如果不算本金还款宽限期,按15年还款计算,每人每年增加4000元,本息每月只增加120元左右,还款压力不大。
第三,随着我国信用体系的快速发展和个人信用调查体系的不断完善,公民的信用意识普遍增强,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还款的自动性、意识和热情不断提高。同时,学校也在不断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承办银行也在加强贷款管理。预计学生贷款不良率不会因贷款额度的增加而大幅上升。
国家助学贷款额度增加后,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如何分担?
在国家助学贷款中,财政支出包括财政贴息和部分风险补偿。
欧文汉指出,根据学校隶属关系、学生来源等因素,这两种资金的中央土地分担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中央高校学生贷款产生的贴息和应由财政承担的风险补偿,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
二是地方高校学生贷款产生的相关费用分担,具体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校园助学贷款,即入学后在学校办理的贷款,由地方财政承担的贴息和风险补偿。
第二类,在本省学习的学生在自己家门口申请的助学贷款,产生的贴息由当地财政承担,所需的风险补偿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比例分担。
第三类是跨省学生办理的生源地助学贷款,由中央财政承担贴息和风险补偿。
欧文汉汉介绍,总体来看,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的比例约生源地助学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的一半。
关于增加贷款额度是否会增加地方财政负担,欧文汉提到,财政部计算,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调整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影响不大。
他介绍,虽然贷款额度的增加会相应扩大贷款规模,增加地方财政承担的贴息,但在增加贷款额度的同时,生源地的风险补偿比例也会相应降低,降低到当年贷款额度的5%,地方财政承担的资金支出也会相应减少。欧文汉认为,这样的增减,国家总账基本可以对冲,地方财政支出不会大幅增加。
教育部财务司司长郭鹏。
已申请贷款的学生仍可享受新政福利
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自今年秋季学期起实施。所有学生都能享受新政策吗?如何连接新旧政策?
对此,郭鹏表示,新政策出台后申请贷款的学生可以直接按照最新政策申请贷款;对于在政策出台前提交贷款申请或签订贷款合同的学生,如有必要,可根据实际需要申请增加贷款金额。因此,在新政策出台前申请贷款的学生也可以享受新政策的红利。
郭鹏说,为了方便学生处理,教育部与主办银行进行了充分沟通,银行提前在学生贷款系统中预留了界面。据了解,文件发布后,贷款系统已更新,银行正通过短信、官方账号等方式通知学生和家长新的贷款申请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