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融消费金融牌照花落谁家?70%股权作价7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华融)瘦身继续进行,华融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融消费金融)的股权转让取得新进展。
11月16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华融消费金融股权转让项目于11月15日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上市,交易对象为中国华融持有的70%华融消费金融股,转让底价7.27亿元。业绩连年垫底的华融消费金融,能否通过引进新股东走出业绩困境?
华融消费金融股上市
华融消费金融易主正式提上日程。11月16日,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披露的转让信息引起关注,华融消费金融70%股权转让的相关信息揭开了面纱。
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官网显示,华融消费金融70%股权转让的底价为7.27亿元,转让方为中国华融,转让项目于11月15日开始,截止日期为12月10日。%股权作价7.据27亿元计算,华融消费金融整体估值约为10.38亿元。
根据上市交易规则,在上市期间收集2个或2个以上符合条件的意向受让方,即可开始网上竞价。感兴趣的受让方需要支付7270英镑的保证金.32万元。本次股权转让接受单一主体或联合体的转让。如果采用联合体转让,联合体中要一名成员作为金融机构,作为消费金融公司的主要投资者,持股比例不得低于34%。
股权转让完成后,受让方必须为华融消费金融提供流动性支持/股东存款,华融消费金融全额返还转让方股东存款本息。基于华融消费金融持牌金融机构的特点,其股权变更仍需监管机构进一步审批。根据要求,受让方应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股东资格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剩余交易价款一次性支付至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指定银行账户。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此前,8月2日,中国华融宣布,根据监管机构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逐步退出非主营业务的要求,拟持有华融消费金融70%股权公开转让,共6.三十亿股。9月6日,华融消费金融股权转让项目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上市,但未披露具体交易价格。
关于华融消费金融面临的股东变动,中国人民大学助理教授王鹏表示,在华融专注主业、瘦身整改的背景下,华融作为华融消费金融的最大股东,可以为其提供相对有限的资金支持等资源。引入新股东后,更有利于盘活华融消费金融目前的资产,也可以为其后续提供消费场景和技术的帮助。
与此同时,受中国华融此前经济案件的影响,华融消费金融管理层人事变动迅速,运营团队不稳定下难以保证业绩。引入新股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公司业务团队的稳定,有利于公司业务的发展。王鹏进一步补充道。
随着转让交易的完成,华融消费金融牌照将揭晓答案。《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此前有媒体报道称,部分银行有意接管华融消费金融股权。北京商报记者也了解了股东变更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后续业务布局,但截至新闻稿,未收到对方回复。
许多难题需要解决
根据转让公告中介绍的目标信息,华融消费金融成立于2016年1月,目前注册资本9亿元。除中国华融外,公司股东还包括合肥百货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华强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安徽新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15%.3%、8%和6.7%。
根据转让公告披露的信息,华融消费金融其他股东放弃行使优先购买权,公司管理层无意转让股权。业内很多人认为,除了股东资质,华融消费金融开业以来表现不佳也是股东不愿意接管股权的考虑因素之一。
北京商报记者进一步梳理发现,华融消费金融净利润一直在大幅波动,一度影响其增资。2017年净利润为1.28亿元是华融消费金融开业以来最好的成绩。经过2018年的大幅下滑,华融消费金融在2019年亏损2.631亿元1亿元,2020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0.064亿元。
根据上市公告披露的华融消费金融财务数据,2021年上半年,华融消费金融实现营业收入6.37亿元,净利润556.6万元;截至2021年6月底,华融消费金融总资产为75.16亿元。
从华融消费金融的业绩和总资产数据来看,华融消费金融在目前已经开业的消费金融机构中仍处于较低地位,这也是其在行业竞争中的劣势表现之一。王鹏指出,华融消费金融作为一家资产管理公司,虽然拥有高金额的消费金融牌照,不具备银行系的资金优势和工业系的场景资源,更难拥有互联网系的流量。
在王鹏看来,随着目前牌照审批步伐的放缓,消费金融仍然具有硬实力,华融消费金融成立六年,在用户基础、合作场景、商户等方面也有一定的积累。引入新股东后,利用股东的优势资源,选择合适的玩法,扩大投入。华融消费金融面临的诸多问题可能会得到解决,仍有可能扭转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