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宣布集中整治养老诈骗,这些套路要警惕!
针对老年人的欺诈活动正在继续加快。5月5日,黑龙江、江苏、湖北、甘肃、福建等地传出部署打击养老欺诈专项行动的消息。对以养老为名实施欺诈、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明确持续打击整改。
从各地区披露的信息来看,专项行动重点打击的养老诈骗犯罪主要包括以投资养老、住房养老、提前退休、养老保险、养老保健等名义诱骗老年人提前支付费用,参与所谓的投资理财、高价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同时开通投诉举报渠道。
在具体整改措施方面,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及时审理若干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和高度关注的重大典型案件,加强法治宣传,形成不敢欺骗、不能欺骗、不能欺骗的良好局面。江苏省法院还提到,追回赃物和损失,尽量减少受害人的经济损失,最大限度地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北京商业日报记者获悉,近期养老欺诈整改行动,起源于2022年4月中旬召开全国打击养老欺诈专项行动部署会议,会议决定在全国开展半年打击养老欺诈专项行动,同时要求各地巩固工作责任,确保专项行动扎实有效。
易观分析金融业高级分析师苏晓瑞指出,近年来,老年用户群体欺诈、消费侵权等案件时有发生,各种欺诈手段层出不穷,使缺乏互联网和金融相关知识的老年人无法防范。这类欺诈犯罪案件性质恶劣,不仅给老年人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带来严重的社会危害。
中央部门发起全国整改专项行动,然后根据辖区内案件特点,对各地区进行详细部署,真正落实打击养老金欺诈行为。此外,从实际案例来看,老年人无法区分,不听家庭劝阻。报告渠道畅通后,群众可以及时披露和报告违法行为,有助于从源头上切断这些违法行为,肆意生根发展。苏晓瑞说。
事实上,正如苏晓瑞所说,结合警方披露的实际案例分析,在各种老年诈骗中,犯罪分子抓住老年人缺乏网络知识,识别能力不强,以服务老人照顾老人为词,利用医疗培训和产品推广,倡导高金融收益率设置陷阱,诱导消费,使大量老年人被欺骗。
北京商报记者发现,目前老年人的套路主要集中在健康、养老、投资理财、冒充公安法等四个方面。其中,健康骗局大多通过虚假宣传夸大食品和保健品的功效,高价销售各种假冒伪劣产品,并通过赠送鸡蛋、洗衣粉等方式获得老年人的信任;养老骗局主要针对老年人的实际养老需求,吸引老年人参与养老院和老年公寓的建设,更针对老年人的财产,通过担保、质押等方式获得资金。
投资理财骗局利用老年人金融知识不足的特点,以投资各种网络新产品、获得高回报的名义,诱骗老年人参与项目投资,实际上是骗取老年人的钱;冒充公安法是制造老年人或其亲属参与违法事件的骗局,在对老年人形成威慑后,要求他们支付所谓的保证金和保释金。
对老年骗局的整改已经继续进行。根据公安部此前披露的数据,自2017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破获养老金诈骗案件4500多起,逮捕了嫌疑人1.1一万多人。在各地区明确专项整改部署后,此类案件将得到进一步遏制。苏晓瑞认为,随着整改行动的不断深化,重大、影响不良的案件将被视为典型,形成威慑作用。
在如何防止老年人上当受骗方面,苏晓瑞指出,公安机关一方面要加大打击力度,另一方面要不断宣传防范,分析讲解养老诈骗典型案例,充分揭露相关犯罪手法,提高老年人识别和防范欺诈的能力。
此外,老年人很容易上当受骗。除了自身的判断力、骗局手段等因素外,还涉及到老年人的心理和情感需求。一些罪犯也利用这一点在骗局中获得老年人的信任。家庭成员也应该更加关心老年人,更多地沟通和提示他们可能遇到的骗局,并及时掌握老年人的相关趋势。苏晓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