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金融数据出炉!住户贷款明显回落、社融表现超预期.
2022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公布。4月11日,央行官网披露了2022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8.34万亿元,同比增长6636亿元。其中,住户贷款增加。1.26短期贷款增加194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07万亿元,住户贷款增量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一些分析人士指出,3月份的总数据超出了预期,反映出金融支持稳定增长,但信贷结构的变化反映出需求压力仍然很大。
住户贷款明显下降
根据央行发布的财务统计报告,截至2022年3月底,人民币贷款余额余额截至2022年3月底,201.01万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速与上月底持平,低于上年同期1.2个百分点。
具体来说,2022年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8.34万亿元,同比增长6636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了。1.26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94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07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7.08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23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95票据融资增加8027亿元,非万亿元;银行金融机构贷款减少81亿元。
《北京商业日报》记者进一步比较2021年同期数据发现,2022年第一季度人民币贷款统计增长6636亿元,增长部分主要表现在企业(事业单位)贷款上,家庭贷款增长规模明显下降,新贷款减少1.3万亿元。2021年一季度,住户部门贷款增加2.56短期贷款增加582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829亿元,1.98万亿元。
此外,仅从2022年3月的表现来看,3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132021年同期数据为万亿元2.73万亿元。据Wind数据显示,3月份9亿元,但同比增长394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分别增长3848亿元和3735亿元,同比增长1394亿元和2504亿元。
3月份金融市场分析师周茂华指出:3月份新增贷款超出预期,一方面是国内节后开工,另一方面是国内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助企救助政策力度,效果显现。。同时,周茂华提到,3月份新增贷款表现理想,但结构仍有待改善。
周茂华表示,住户部门的短期贷款主要与零售、服务消费等方面有关。这一数据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居民消费活动的抑制。由于当地疫情的影响,抑制了人们对餐饮、旅游和非必要消费品的需求。此外,国内房地产市场整体处于恢复阶段,房地产销售恢复去年同期仍需要一段时间,显示中长期贷款增量规模下降。
在企业信贷方面,周茂华认为企业信贷呈现复苏迹象,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反映了企业信贷需求的改善;企业增加短期贷款反映了企业短期交易活动的增加,相应增加了短期流动性需求。
社会金融表现超出预期
在货币供应方面,数据显示,3月底,广义货币(M2)余额249.77万亿元,同比增长9.7%,增速分别高于上月底和上年同期0.5个和0.3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4.51万亿元,同比增长4.7%,增速与上月底持平,低于上年同期2.4百分点;流通货币(M0)余额9.51万亿元,同比增长9.9%。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与2021年同期相比,M2余额增长超过20万亿元,2021年3月底为227.65万亿元,同比增速也略有提升。与2022年3月相比,M2余额和增长率也略有增长。
在市场资金投放方面,一季度净投放现金4317亿元,去年同期净投放现金229亿元。
对于这种情况,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斌解释说,一是财政政策,财政支出增加,3月份财政存款减少8425亿元,同比减少3571亿元;二是增加信贷供应,增强衍生能力;三是去年3月M2增速较二月下降0.7百分点,基数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M1同比表现优于预期,主要受企业活期存款增加和房地产市场逐步产市场的逐步稳定和复苏。周茂华补充道。
在社会融资数据方面,初步统计,2022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2.06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1.77万亿元。其中,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8.34万亿元,同比增加4258亿元;实体经济外币贷款增加1750亿元,同比增加95亿元;委托贷款增加460亿元,同比增加510亿元;信托贷款减少1690亿元,同比减少1879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791亿元,同比增加2454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31万亿元,同比多4050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1.58万亿元,同比多9238亿元;境内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2982亿元,同比多515亿元。今年3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长为4.6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1.28万亿元。
周茂华表示,3月份社会金融同比增长超出预期。主要原因是表内外融资同比增长,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前期发行,同比增长明显,进一步推动社会金融业绩超出预期。
宽信用效应开始显现
2月份的金融数据远低于预期,3月份的金融数据为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温斌认为,本月金融数据超出预期,社会金融分项全面增长,总数据超出预期,反映了金融支持稳定增长,反映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持续支持,宽信贷效应开始显现。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新信贷结构的改善还不够明显,与居民消费相关的信贷增长比去年同期要弱,这反映出实体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温斌说。
在4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及时灵活运用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更好地发挥总量和结构的双重功能,增加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包括加强货币政策稳定实施,保持合理充足的流动性,充分利用包容性小额贷款支持工具;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融资,设立科技创新和包容性养老金专项再贷款。
周茂华告诉《北京商业日报》,总体而言,3月份的金融数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市场对经济前景下滑的担忧。自3月份以来,国内外环境的复杂性得到了改善,稳定的货币政策保持灵活和适度,全面利用RR降息、降息和结构工具,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合理使实体经济受益,优化信贷结构。
温斌进一步强调,未来外部形势将更加复杂多变,稳定增长的任务仍然艰巨。从3月份的价格数据来看,中国的通胀仍然温和可控,货币政策的限制有限。继续坚持稳步改进的政策基调,坚持以我为主,考虑内外,充分发挥总体政策和结构性政策的双重功能,充分利用农业支持小额贷款、科技创新和包容性养老金专项再贷款工具,加强市场实体救助,保持经济在合理范围内运行。
容易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