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家理财子公司业绩曝光,净值化转型再提速
随着上市银行年报陆续披露,理财子公司2021年的业务数据也浮出水面。3月31日,《北京商业日报》记者发现,随着母行年报的发布,25家金融子公司中有14家业绩公开。根据披露的数据,2021年,14家金融子公司表现良好,净利润呈正增长,总收入221.41亿元。分析人士认为,理财子公司净利润表现良好,净利润表现良好,理财产品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金融子公司的业务收入也在上升。分析人士认为,未来金融子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将继续增加,但增长将放缓,同时,在早期快速增长后,金融子公司的净利润增长也可能下降。
14家理财子公司合收超220亿
随着母行年报的披露,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业绩也公之于众。3月31日,北京商报记者发现,截至目前,已有工行理财、农行理财、中国银行理财、建行理财、交通银行理财、中国邮政理财、招商银行理财、兴银理财、新银理财、平安理财、光大理财、惠银理财、青银理财、渝农商理财等14家公司银行理财子公司披露2021年业绩,均实现盈利,总净利润达到221.41亿元。
从净利润规模来看,14家银行理财子公司中最赚钱的还是招银理财,2021年,公司净利润达到32.03亿元,同比增长30.57%;兴银理财、中银理财、建信理财净利润均超过20亿元,分别为28.06亿元、26.09亿元和20.62亿元,同比增长108.62%、473.41%和515.52%。开业较晚的理财子公司经营业绩也不错,2020年7月以后开业的信银理财和平安理财2021年净利润分别为18.06亿元和16.16亿元。在城农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中,青银理财、渝农商理财也实现了盈利,2021年青银理财实现了净利润4.08亿元,渝农商理财也实现了3.56净利润亿元。
在资深金融监管政策专家周一琴看来,金融子公司的良好净利润表现与母公司向金融子公司的逐步转移有关。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金融子公司的业务收入也在上升。此外,2021年整个银行金融市场规模达到历史新高,达到29万亿元,金融子公司整体规模也超过17万亿元,许多金融子公司在新资产管理规则过渡期的最后阶段,产品量显著增加,客观上也帮助金融子公司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随着新资产管理规定过渡期的结束,金融子公司接管了母行发行和经营金融产品的负担。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截至2021年底,银行金融产品余额为2.07万亿元,其中农银理财有1.82万亿元。而在理财在产品净值方面,各理财子公司也基本完成了整改任务。例如,2021年底,工行理财产品余额为2.02万亿元,均为净值理财产品。
金融子公司之所以实现全面盈利,利润增长普遍较快,主要是因为随着金融产品转型的加快,理财公司净值产品的管理规模急剧上升。荣360数字技术研究所分析师刘银平认为,部分金融公司净利润表现突出可能有以下原因:一是金融产品管理规模大,部分股份制银行净值转型进展快,金融子公司管理净值金融产品规模甚至高于部分国有银行金融子公司;二是金融收入高,2021年市场理想,投资收益水平高,金融子公司获得的投资管理费相应上升;三是金融子公司早期投资研发、劳动力成本低。
破净或正常 业务管理难度加大
自2019年第一批金融子公司开业以来,金融子公司已扩大到25家,其中4家已获批。从已披露业绩的14家金融子公司来看,其总资产规模不断扩大,工行金融总资产规模最大,截至2021年底187.91亿元;建信理财、农银理财紧随其后,其总资产分别为185.3亿元和152.38亿元;中国银行理财、招商银行理财、中国邮政理财、交通银行理财的资产规模也超过100亿元;渝农商理财、青银理财的总资产也超过15亿元,分别达到24.76亿元和16.09亿元。
在表现出色的同时,金融子公司也面临着业绩快速增长下的第一个挑战。自3月份以来,由于市场冲击和其他因素,整个市场有2000多个银行理财产品净值跌破1。在部分理财产品破净的情况下,三家理财子公司自掏腰包购买理财产品。其中,光大理财计划自购2亿元,南银理财投资5亿元,中邮理财宣布已耗资6.5亿元。
鉴于近期自有资金2亿元购买金融产品,光大金融董事长张旭阳在2021年业绩会议上回应,一是对中国金融市场的信心,二是对光大金融投资研究能力的信心,三是传递信心,希望投资者能容忍金融产品净值转型后的短期波动,从而获得更长期的投资回报。
理财子公司出售自购产品,与理财子公司出售自购产品基金公司自购逻辑相似,主要是传递稳定市场的信号,有助于稳定市场理财投资人们的信心和期望。普益标准研究员余亚琴认为,未来,随着市场稳定和复苏,金融产品净值波动将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投资者信心也将恢复。然而,如果破净现象继续下去,金融子公司除了自我购买外,还应继续加强投资者教育。具体来说,一是督促一线营销人员安抚客户;二是拍摄投资者教育短片,发布投资者教育公共账户,传达正确的投资理念。
金融产品净值后的管理难度越来越大。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林立在2021年业绩会议上承认,投资者需要做更详细的工作,投资者尚未完全改变银行金融产品资本保护、刚性兑换、基金、信托、银行产品波动容忍度较低,这要求银行金融业务必须不断完善科学配置,不断加强投资组合管理,也需要更加注重加强投资者的教育和沟通。
结合市场趋势,2022年金融子公司能否延续2021年的盈利趋势?一位金融分析师认为,由于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反复的疫情,压力继续传递到中国,资本市场表现不佳,市场悲观情绪蔓延,资产管理行业的业绩压力急剧增加。同时,严格监管已成为常态,金融子公司尚未走出转型的痛苦时期,投资者对净值产品和长期投资理念的接受程度不深,业务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展望2022年,由于宏观环境的巨大影响,金融子公司净利润的同比增长率可能低于2021年的同比增长率,这也可以从当前金融产品的破净和金融子公司购买金融产品的现象中看出。然而,从长远来看,对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的需求仍然很高,金融子公司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加快内部优化,加强内部实践,为后续市场调整做好准备。
‘资管新规’第一年,金融子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将继续增加,但增长将放缓,金融子公司的净利润增长也可能下降。刘银平说。